第一、1996年清明节建立村史碑文:
碑头诗词:
华夏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万古传。战和分合非等闲,合久必分分必合。历代学权自颂贤,是非曲直后人论。马王建村叁百年,日月光晖照人间。
马王庙村现有四十七户,一百七十一人,其中大学毕业八人,中专毕业十一人,高中毕业二人。县(团)长二人,局(区)长四人,副局(区)长五人,公务人员四十一人,村现居二十六户,一百人。其中姓李二十户八十二人;姓聂四户十八人。外出外迁从政、经商、务农定居的二十一户七十一人,其中姓李十六户五十六人,姓聂五户十九人。
村名的来历:应追溯到元朝末年,连年战乱、再加上水旱蝗疫灾害,豫、鲁、宛、苏等地人口死百分之九十以上,所以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后于洪武十三年即公元一三八零年,官府实施强制和奖励结合的移民政策,从山西人多地少地区移民到河南、山东等省。虽然官府鼓励移民免费提供种子、耕牛、车辆、房屋、途中费用等,但老百姓仍不愿离家迁徙。
因此,官府发出告示:凡不愿离家外迁者,都到洪洞县光济寺大槐树下集合,另作安排。结果百分之八十的百姓都自觉集中到该树下,祈求仍能留在原籍定居。但是官府采用相反的政策,把所有集中的百姓绳之迁移离家。当时姓李的部分人,经翼城、洛阳等地迁至河南南阳英庄。居住一百一拾一年时,因当地连年遭水、旱灾害,五谷绝收,我们的始祖李岱为了生计,携同张妇人和全家人于明孝宗四年,即公元一四九一年,从英庄迁至内乡县城西南五里许,浅山区,历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地方。
(七世祖李炳碑记:始祖岱和妇人张氏坟扎县城西南隅五里许。)因居住偏僻,匪患较多,定居二十四年,即明武宗十年公元一五一五年时,二世祖李锐同刘、柴二妇人及全家又迁到赤眉白杨树洼。七世祖李炳于清朝清世祖顺治十六年即公元一六五九年农历十月十五日去内乡县交皇粮,途经此地,见一对凤凰在空中飞翔,后落入此地。因当时该地桦栎树参天成林,无人居住。民间传说:凤凰不落无宝之地,实属吉祥之兆。俟凤凰飞去后,便在此处用石头作以标记,后带领王、袁两妇人及全家从白杨树洼老家带干粮来此就地伐木筑房定居,占领风水宝地,并命名为凤凰村,也称桦栎树村。
据十世祖李超群于清仁宗嘉庆七年即公元一八零二年农历三月吉日。给七世曾祖李炳(行二、清处士)和王、袁二妇人立的碑记:“始祖李岱和张氏坟扎县西南隅五里许。二世祖锐(行二)和柴、刘氏。三世祖(行二)瀛和王、黄氏。四世祖应龙和二位袁氏。五世祖……(荥泽县儒学训导主教)和李、李二氏。高祖(行二)天铸和杨氏及公之原配袁氏,长兄灼和吕氏,三弟(生员)灿和张氏,四弟烛和杨氏,俱葬东北三里许白杨树洼祖坟,迄今十一世”。说明李炳兄弟四人除本人和其王、袁二妇人外,其他兄弟三人灼、灿、烛和其妇人包括六世前俱葬白杨树洼祖坟。十二世李显(行大)、李界(行二)(立此碑人亲老爷),兄弟二人于清宣宗道光七年即公元一八二七年时,因周围各村有不少家庭赶驴、骡、马做运输贩卖生意,为了生意兴隆,牲畜安全,便在村西南约二百米处,当时是东西南北中五条路口,此地又长一棵树围六米、高十五米、覆盖面积约五十平方米、十里之外即可望见的雌性大皂角树,且又居各村中心。便在此建一座高两米五零公分、面积约六平方米的小庙。庙内画牛、马王爷神像,四周百姓逢年过节或牲畜患病,便来庙内烧香许愿,祈祷保佑牲畜安全,生意兴隆。
当时民歌:“十字五条路,中间一小庙,南边一大树,北边十五户”,系当时对风水宝地的真实写照。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的增多,原始桦栎树日渐减少直至毁灭,凤凰只不过是民间传说的神鸟而已,而该庙离本村较近,后人逐渐以马王庙村呼之,故得此村名。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共产党领导打倒地主恶霸,全村贫下中农百姓均分到了应得的土地,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后破除迷信,宣传无神论,于一九五八年马王庙被拆毁。继而大刮五风,所谓超英(国)压美(国),大炼钢铁,数百年的大皂角树,也被伐掉大炼钢铁。当前该村马王庙村名犹存,但实物也不复存在。至于今后如何命村名,由后人因时因人因地而定。但目前仍呼之马王庙村。迄今姓李从山西洪洞县迁至南阳英庄,已经六一六年。始祖李岱从英庄迁至内乡已十七世五0五年。二世祖李锐从内乡城西南隅五里许迁至赤眉白杨树洼,已四八一年。七世祖李炳从赤眉白杨树洼迁到此地,已三三七年。繁衍后嗣十世子孙。姓聂大约在清文宗咸丰元年即公元一八五一年由聂岗迁此居住,迄今已五世。李、聂两姓同村居住已一四五年,均能和睦相处,特别是一九四五年阳历三月二十七日(农历二月十四日)日军一百一十师团及东京机械化师团四万多人由高厦军长和尹东大队长率领,分两路侵占内乡,驻扎县城和周边地区。次日下午进驻赤眉,下午五时许途经马王庙村时,拉走立碑人李耀岑父亲李永春(后偷跑回家),当时村民更加团结抗争日寇,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村民暂避小朱沟刘家庄、山北等地,少数留村看守护门,同日寇周旋斗争,等到阳历八月十五日日本投降,大家才相互帮助安家落业。
但愿后人继续保持和发扬这种美德。并希望我们村民百姓精诚团结,奋发图强,群策群力,保卫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大家知道土地系地球固有的。历代人们根据当时的自然条件、科学技术开发利用土地、建造房屋等,完全是为了当代的繁衍、生活的需要,一代衍嗣一代。此处建村,虽已三三七年,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的除代代口头相传世辈称呼道德规范之外,唯有清嘉庆七年即公元一八0二年农历三月吉日立的两块石碑。特别是七世祖李炳的碑确属我村李姓无价之宝。水有源,木有本,后人怎能不念先人乎!
撰文捐款立碑人:十五世李耀岑字金生号鑫生。历任西峡县税局局长、中共丹水区、桑坪区区委书记。中共邓县腰店公社党委书记、邓州市工业、卫生局长。中共内乡县城镇党委书记、中共内乡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等。60岁退出政界弃政后勤奋经商集资,在内乡县城范蠡大街中心市场建房五十五间兴办鑫生宾馆,任董事长、经理。
姓李祖长十四世李文轩、姓聂祖长聂志发同全村父老兄弟共同扶碑。
公元一九九六年清明节立碑
(碑高223公分,宽73公分,厚33公分,刻1900字)